「簡約公屋」也須注重成本效益 文:文 武

政府為落實興建3萬個「簡約公屋」,向立法會申請撥款320億元,被質疑成本過高,特首李家超昨日(8日)回應指出,「簡約公屋」代表政府和基層站在一起,解決居住於艱苦環境的破格創新,要以「脫困數學」計算成本。筆者認為,早日為基層市民解決住房難問題,是全社會共識,但仍須注重成本效益。以320億元為3萬家庭提供5年的居住安排計算,平均每個家庭每月1.78萬,直接幫他們租私樓,是否更佳的選擇?

李家超回應「簡約公屋」造價過高的質疑時表示,社會上用不同方式估算出的「簡約公屋」造價成本,「這些冷冰冰的數字,沒有計算每天在廁所門口吃飯,廚房和廁所差不多在同一個地方,每日和木蝨、蟑螂一起住,小朋友未坐過沙發椅,做功課沒有桌子的艱苦。」如果由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去計算,相信會把這些艱苦計算在內,未必認同這些冷冰冰的數字。

新一屆政府破革創新,着手為基層市民解決實際的生活困難,在《施政報告》中推出「簡約公屋」的新措施,希望能讓居住劏房等不適切居所,輪候公屋三年以上的家庭,早日解決居住困難的問題。這個目標和方向,得到社會廣泛認同和讚賞。

不過,興建「簡約公屋」也須計算成本和效益,不能為做而做,更不能造成資源浪費的問題。以政府向立法會申請的320億撥款計算,不論用哪一種方式計算,「簡約公屋」每個單位的建造成本,都不會低於傳統公屋,但材料、設施卻比傳統公屋「簡約」,因此令社會對其成本和效益產生質疑。這好比用高價買了一個次等貨,能不令人質疑嗎?

如果以全部320億元為3萬個家庭提供5年居所計算,平均每個單位每個月的費用約為1.78萬元。這麼高的費用,足以按市價租住條件比傳統公屋更佳的私人樓宇,又何需花兩年時間興建「簡約公屋」?如果再計算每個家庭用於「簡約公屋」的租金,320億元相信可以讓遠比3萬更多的基層家庭受益。

而且,目前已公布的「簡約公屋」的選址都在偏遠郊區,到底有多受歡迎仍是未知數。如果將這些用於興建「簡約公屋」的巨額款項,改為實報實銷的租房津助,讓受津助的劏房戶,自己選擇合適的居住地點租樓住,又能改善居住環境,不是更受歡迎的做法嗎?

從另一個⻆度去看,「簡約公屋」的建造成本與傳統公屋相若,甚至還比傳統公屋高出一大截,但使用期卻只有傳統公屋十分之一,用了五年後又要拆除,這是否符合成本效益?還是會造成巨大的浪費?

如果不須計算成本,不必講求效益的話,相信會有更多更好的辦法,可以立即為更多基層家庭解決實際的困難。而社會各界和市民大眾之所以支持政府的「簡約公屋」計劃,就是相信這是更符合成本效益的選項。

「簡約公屋」必須名副其實,就是設計簡約、建造簡約,居住舒適而簡約,而成本也須簡約。降低「簡約公屋」的成本後,用同樣多的公帑,可以興建數量更多的「簡約公屋」,可以解決更多基層家庭的居住困難,這一筆帳也很值得政府去計算。

社會質疑「簡約公屋」成本過高,並不是反對興建「簡約公屋」,而是要求政府更合理地使用公帑,注重「簡約公屋」的成本和效益,對此,政府不能不察。

文:文武

資深傳媒人,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